来源:火狐直播ios版下载
发布时间:2025-09-20 05:33:48
2025年9月15日,中俄互免签证政策正式落地实施,迅速点燃了两国边境的交流热情。
为迎接如潮水般涌来的俄罗斯游客,国内多地商场纷纷启用俄语广播提示,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也悄然贴上了双语菜单,服务细节全面升级。
与此同时,中国公民赴俄旅游、经商或探亲也将更方便快捷,无需繁琐手续就可以实现短期通行。
不过,在这股跨境热潮中,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:随着出行壁垒的消除,是否会有大批中国男性前往俄罗斯寻找婚恋机会?
中方随即宣布: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,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入境中国停留不超过30天,可享受免签待遇。
作为回应,俄方也同步推出对等安排,允许中国公民在相同条件下免签进入俄罗斯。
大量俄罗斯游客兴致勃勃地走进黑河早市,体验地道的中国市场文化,而当地商贩早已准备好,不仅挂出俄文标识,更有不少人提前练习基础俄语对话以提升服务质量。
正当两国人民沉浸在友好互动的氛围之中时,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斯维特兰娜·朱洛娃公开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:
她认为,此次免签政策可能引发中国“婚恋寻访团”大规模赴俄,形成一股新型人口流动趋势。
仅在25至35岁适婚年龄段内,就有超过一千八百万男性尚未结婚,婚姻市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。
反观俄罗斯,虽然同样存在性别失衡问题,但方向恰好相反——长期呈现“女多男少”的局面。
战争伤亡、恶劣天气特征情况以及都会存在的酗酒现象,导致大量男性寿命减少或生活品质下降,进一步加剧了婚恋市场的不平衡。
2024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仅黑河市登记的中俄跨国婚姻就达到217对;全国范围内,已累计有超过3.2万对中俄夫妻完成婚姻登记。
在黑河、绥芬河等边境城市,甚至会出现了专业的“国际婚介机构”,专门帮助两国青年牵线搭桥。
而在俄罗斯,尤其是女性占主导的婚恋市场中,许多女孩明确说不索要彩礼,甚至主动承担部分生活开支。
相较于在国内需背负巨额经济负担才能成婚,这种低门槛、高包容性的婚恋模式显然更具吸引力。
受传统观念影响,部分俄罗斯男性存在酗酒、大男子主义、缺乏家庭责任感等问题,令不少女性感到失望。
会做饭、懂体贴、尊重配偶的形象深入人心,被许多俄罗斯女性视为理想伴侣类型。
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,国民出国意愿增强,娶外籍配偶慢慢的变成为一部分人的现实选择。
而在俄罗斯方面,由于俄乌冲突引发西方制裁与排外情绪,普通民众赴欧洲学习、工作或寻找伴侣的道路几乎被封锁。
在此情况下,转向中国等东方国家寻求发展机遇和情感归属,自然成为慢慢的变多俄罗斯年轻人的选择。
如今,伴随免签政策的实施,双方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且持久,深入接触的机会显著增加。
由此可见,俄罗斯议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,反而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依据。
语言障碍是第一道难关。能够熟练掌握汉语与俄语的双语人才极为稀缺,导致约65%的中俄夫妻依赖翻译软件进行日常交流。
这种方式虽能传递基础信息,但在表达情感、处理矛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,易引起误解与隔阂。
受寒冷气候影响,俄罗斯人偏好高热量食物,奶油、黄油、啤酒几乎是每餐标配,早餐饮用烈酒也不罕见。
同时,俄罗斯女性普遍对羊汤、豆腐、米饭等中式主食兴趣缺缺,更倾向于牛肉、海鲜和乳制品为主的膳食结构。
诸如婚后居住地选择、子女教育方式、节假日安排等问题,都需要双方提前沟通并达成共识。
以黑河为例,近年来相关登记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8%,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澎湃新闻 中国今起对俄试行免签,前8个月上海边检查验俄籍入境旅客同比增56%